心梗发作别慌,黄金120分钟能救命!
袁青青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人民医院
心肌梗死一旦发作,时间就是生命,而发病后的黄金120分钟更是救治的关键时期。了解心梗发作时的护理知识,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身边的人,都有可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生命。
一、什么是心肌梗死?
心肌梗死,简称心梗,属于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。其主要成因是心脏供应血液流动的主要血管闭塞,致使血流中断,进而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。
二、心梗发作的症状
(一)前驱症状
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数日会出现前驱症状,像乏力、胸部不适、活动时心悸、气急、烦躁、心绞痛等。
(二)症状
疼痛: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,其强度有轻有重。对于原本就有心绞痛的患者,疼痛发生的部位和性质通常与心绞痛相似,但大多没有明显诱因,而且程度更重、持续时间更长,能达到数小时或数天,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大多无法缓解。患者常常烦躁不安、出汗、恐惧或者有濒死感。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疼痛,一开始就表现为休克或者急性心衰,这种情况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。
全身症状:会出现发热、心动过速、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情况,这是由坏死物质吸收引起的,一般在疼痛发生后的24~48小时出现,随着疼痛加重,表示心肌梗死的范围在逐渐扩大。体温一般在38℃左右,很少超过39℃,持续大概1周。
胃肠道症状:可能伴有频繁的恶心、呕吐和上腹胀痛,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这种情况较为多见。
心律失常:75%~95%的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,大多发生在起病1~2周内,其中24小时内最为常见,可能伴有乏力、头晕、晕厥等症状。
心力衰竭:主要是急性左心衰,可能在起病最初几天内发生,或者在疼痛、休克好转阶段出现,这是梗死后心脏舒缩力显著减弱或不协调导致的,发生率约为32%~48%。会出现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发绀、烦躁等症状,严重的会发生肺水肿,随后可能出现颈静脉怒张、肝大、水肿等右心衰的表现。
低血压和休克:疼痛期血压下降较为常见,但不一定是休克。如果疼痛缓解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,并且有烦躁不安、面色苍白、皮肤湿冷、脉细而快、大汗淋漓、尿量减少(
三、黄金120分钟的重要性
心肌梗死发作时,患者通常会感到胸口有压榨性疼痛,这种痛感有时会蔓延到左臂、肩背或下颌,伴随有冷汗、恶心、呼吸不畅等表现。由于坏死的心肌无法正常工作,严重时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,因此属于需要立即抢救的危急病症。及时疏通堵塞的血管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。若身边有人突然发生心梗,首先要保持冷静。如果没有经验,不要盲目施救,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。要及时拨打120,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,安慰患者,消除其紧张、焦虑情绪,等待救援。
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“黄金时间”是发病后的最初120分钟,在此期间,如果能及时开通阻塞的血管,心肌就能重获生机。此时患者身边的人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,否则将错过最佳救治时机。
四、心梗的护理要点
用药护理:患者应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,严格按照医嘱服药,并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。如果胸痛发作频繁、程度较重、持续时间较长,服用硝酸酯制剂疗效较差时,提示可能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,应及时就医。
生活管理:发病12小时内要绝对卧床休息,家属尽量不要打扰,因为卧床休息和有效睡眠有助于缓解疼痛;病情稳定后要尽早活动,活动量要循序渐进。近年来提倡进行康复治疗并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;环境要安静;要戒烟;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以预防感冒;要保持大便通畅,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,必要时可以使用缓泻剂。
病情监测:做好心电图、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的监测,及时了解病情预后和危险因素。如果有心悸、胸闷等不适症状,要及时到医院复诊。
复诊须知:患者应遵照医嘱定期回医院复查,要带上上次发病时的病历以及心电图、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与酶学检测等相关检查结果报告。
心梗发作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较量,黄金120分钟的救治时机不容错过。通过了解心梗发作时的护理知识,能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。